有些時候,我們日子一樣過,功課一樣寫,和朋友也照常聊天打鬧,但心裡卻彷彿蓋著一層薄薄的灰霧,什麼都變得有點模糊。不是非常痛苦,卻也說不上開心,整個人像卡在一個「不難過也不快樂」的中間地帶。你可能會突然意識到一件事: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真正感受到快樂了。其實,當我們的心靈累積了太多壓力、忽略了太久的感受,它有時候會用「變安靜」的方式來提醒我們該停下來休息一下了。
快樂不是每天都會出現的情緒,它就像天氣一樣,有晴天,也會有陰天。問題不在於我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而是我們是不是也允許自己好好感受,包括那些不那麼「正向」的情緒。當你發現自己提不起勁做事、原本喜歡的活動變得無趣、甚至對自己也沒什麼感覺時,那可能是一種內在的訊號,想提醒你的心需要被照顧了。
試著回想最近的生活節奏,是不是總是趕著完成事情,總是在意著別人的眼光,總是在扮演該有的角色,卻很少停下來問問自己:「我還好嗎?」當生活被塞得滿滿的,我們會不小心失去感受的彈性。那種「沒感覺」的狀態,可能不是快樂消失了,而是我們太久沒有和它碰面。
很多人會以為,快樂一定要來自很特別的大事,比如模擬考拿高分、交到很棒的朋友,或達成什麼人生目標,但其實,有時候快樂是一種很安靜的東西。也許是午後陽光灑在窗邊的時候,也許是和家裡的寵物窩在一起睡午覺的時間,又或者,是你終於願意對自己說:「我最近真的有點撐不住了。」這些時刻也許不會特別燦爛,但它們都在默默地幫助你跟自己同在。
當感覺不到快樂,也許不需要急著「想辦法變快樂」,因為那樣反而會讓人更焦慮。世界已經太快,我們至少可以溫柔地容許自己先不必感覺,然後慢慢地,去做一些讓自己覺得還不錯的事。也許是重看一部熟悉的劇、散步去熟悉的公園坐一下、讓身體泡在熱水裡安靜十分鐘。這些小小的日常,可能不會立刻讓你大笑出聲,但它們會幫你慢慢找回與世界的連結,也和自己靠近一點。
如果你願意,也可以找一個信任的人聊聊。不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而是單純讓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有些感受是說出口才會開始變得比較清楚的。即使說出來的只是「我不知道我怎麼了」,那也很棒。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裡,本來就會經歷一些灰灰的日子,那些日子不會永遠存在。
所以啊….當你發現自己感覺不到快樂的時候,可能只是心有點累了。請不要太快焦慮起來,或對自己失望。感到迷茫的時候,就來心靈加油站,讓我們陪伴你慢慢走過這片灰濛濛的天。
文章來源:https://care.tyc.edu.tw/soul-info.aspx?d=5FFA0EC570FCED91
●什麼是『心情溫度計』?
心情溫度計為簡式健康量表(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以下簡稱BSRS-5)的俗稱,主要在作為精神症狀之篩檢表,目的在於能夠迅速了解個人的心理照護需求,進而提供所需之心理衛生服務。與其他篩檢量表相比,心情溫度計具備有簡短、使用容易之特性,研究結果更顯示心情溫度計在社區大規模調查中仍具有良好之信效度。
●如何善用『心情溫度計』?
在我們關心他人的過程中,常常遇到對方有情緒的困擾,卻不知他們困擾的程度,心情溫度計可幫助我們具體地了解對方的心情,同時也可幫助對方釐清他們情緒困擾的程度,並且可以根據得分結果做適當的處理。心情溫度計為一自填量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心情狀態,也可以用此量表主動關懷週遭的人,建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習慣。
●『心情溫度計』適用的年齡層?
心情溫度計是主觀自填的量表,所以只要被測量者可以識字,一般經驗小學以上的人,均可以順利的填寫量表。
●『心情溫度計』除了自填,還可以怎麼應用?
只要對方的回應可以回覆原本的問題,便可將心情溫度計之敘述方式,換成自己的話來詢問,例如詢問『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的問題時,可以先問對方『最近睡眠的狀況好不好』,再根據對方回答的狀況判斷分數。雖然心情溫度計(BSRS-5)原設計為一自填量表,但也可經由電話訪談,因此對於認識中文字或聽懂中文發音者均能適用。
親愛的你:
暑假開始,最近的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
暑假剛開始的前幾天,好像突然被解放,終於不用再早起到校、煩惱考試和作業。但沒過幾天,就開始有點空虛、有點迷惘,時間好像一溜煙地過去,卻也說不上來自己到底做了什麼。
其實,你並不孤單。很多人都會在放假時突然「卡住」,不知道要怎麼過每一天。尤其是國中、高中這段時間,我們正走在「自我探索」的路上,面對的是比考試還難的問題—我到底是誰?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該不該做些什麼來準備我的未來?
別擔心,這篇文章,就是寫給正在迷惘的你。
一、迷惘不是壞事,是成長的起點
心理學家Erik Erikson曾說,青少年階段是一段「自我認同 VS 角色混淆」的時期。我們會不斷問自己:「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別人希望我成為誰?」「我真的喜歡我現在的樣子嗎?」
這些疑問很正常,而且是必要的。因為透過迷惘,我們才有機會停下來思考,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方向。暑假,就是個很棒的時機,讓我們開始嘗試、探索、甚至失敗,也沒關係。
所以,當你感到迷惘的時候,請對自己說:「我正在尋找我的方向,而不是迷路。」
二、從這五個面向,幫自己畫出「暑假生活地圖」
為了讓暑假過得更有意義,我邀請你從五個心理學概念出發,幫自己設計一份屬於自己的暑假生活地圖。
1. 自我照顧(Self-care):我需要怎麼照顧自己?
心理學強調:情緒與身體是連動的。當你感到煩躁、提不起勁、懶洋洋的,很可能是因為你累了,需要好好休息。
(1)自我對話:
我最近有好好睡覺、吃飯嗎?
有什麼活動會讓我感到放鬆?(畫畫、聽音樂、看劇、泡澡、散步等)
我是不是太習慣勉強自己「要有產值」才值得存在?
(2)任務設計:
每天選擇一件「讓我開心的小事」,不為成就,只為自己。
2. 興趣探索(Exploration):我對什麼有一點好奇?
我們常以為一定要「找到志向」,但其實在青少年階段,更重要的是「練習好奇」。你不用馬上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而是去試著發現自己喜歡或不喜歡什麼。
(1)自我對話:
有什麼事我一直有點想嘗試,卻還沒開始的?
有沒有哪個YouTube主題、書籍、技能,我想多了解一點?
我喜歡動手做事?還是喜歡安靜思考?
(2)任務設計:
為「好奇」保留一週一小時,安排時間嘗試新東西(學煮菜、剪影片、練吉他、畫漫畫、拍攝短片……)。
3. 目標設立(Goal setting):我想完成一點什麼嗎?
設立小小的目標,可以讓人感受到「掌控感」,減少迷惘感。這個目標不需要很大,但要能具體、明確、有點挑戰又不至於讓你放棄。
(1)自我對話:
這個暑假我想完成一件什麼事?
我希望在什麼方面進步一點點?
完成後我會感到什麼樣的成就感?
(2)任務設計:
使用「SMART原則」設計目標:
S(具體):我想完成一本小說
M(可衡量):每天閱讀30分鐘
A(可達成):內容自己選,不求快,只求深入
R(相關):我希望能提升專注力
T(有時限):八月底前完成
4. 情緒覺察(Emotion awareness):我最近的心情是什麼?
暑假雖然沒有考試壓力,但心情卻常常忽上忽下。學會觀察自己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練習。
(1)自我對話:
我今天心情好嗎?有原因嗎?
我感覺煩躁、生氣、悲傷,能不能寫下來?
我有什麼方式可以安撫自己的情緒?
(2)任務設計:
寫「心情日記」,每天三行:
今天我最強烈的情緒是______
原因可能是______
我想對自己說的是:______
5. 人際連結(Connection):我想靠近誰?我也想跟誰保持距離?
人是群體動物。即使是暑假,我們仍然需要被理解、被關心。有些關係會讓你感到溫暖,有些關係則可能讓你壓力大。
(1)自我對話:
有沒有人我想多聯繫?
有沒有我想改善或修復的關係?
有沒有人際關係讓我很疲憊?我可以怎麼設界線?
(2)任務設計:
每週選擇一位重要的人「主動連結」,可能是家人、朋友、甚至是自己!可以一起吃頓飯、聊聊近況或靜靜地陪伴。
三、最後想對你說…
親愛的,當你覺得迷惘的時候,並不是因為你沒有價值,而是你太在乎自己能不能走對路。請記得:這世上沒有一條路是「一開始就正確」的。每一次選擇、每一次嘗試,都是你成為自己的過程。心理學並不只是知識,它是種溫柔的工具,提醒我們停下來傾聽內心、整理混亂、重新找方向。這個暑假,不是別人怎麼安排才叫好,而是你有機會設計出,屬於你自己的節奏與風景。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一點點勇氣、一點點自我關心,一筆一筆畫出你心中的暑假地圖。
心靈加油站,持續在線上提供支持與祝福:)
衛生福利部布建或提供之心理健康服務資源:
一、「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網址:https://wellbeing.mohw.gov.tw/):提供具科學實徵性之心理健康知識與策略、e-learning網路學習、全國各地區心理健康服務據點資料。
二、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歲至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民眾,每人3次心理諮商,期達到鼓勵求助、促進個人能力正向成長,及高風險醫療轉介之目的,更多本方案資訊、常見問答及服務機構與預約資訊等,請至該方案網頁(網址:https://sps.mohw.gov.tw/mhs)查詢。
三、衛福部1925安心專線:提供有心理困擾及情緒壓力之民眾,24小時免付費心理支持服務或危機處理。
四、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目前全國已有56處,每中心均配置有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提供三段五級之心理衛生服務,各中心聯絡資訊可於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官網查詢(網址:https://gov.tw/KcV)。
五、免費或優惠之心理諮商據點:為提升心理諮商服務可近性,衛生福利部責請各衛生局於各鄉鎮設置心理諮商據點,截至目前全國共有388處,有需求民眾可洽所在地衛生局查詢及預約。
做人和做事一樣重要- 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正向超能力-
這是一本........
一關於自尊‧ 覺察壓力/ 壓力成因/ 調適技巧
二調適壓力‧ 認識溝通/ 練習傾聽
三做決定‧ 我訊息/三種表達/情境演練
四溝通技巧.STOP - THINK - GO 練習/ 情境演練
五果決態度‧ 同儕壓力/ 衝突解決
六社交技巧‧ 媒體識讀/ 同理換位思考
七菸害資訊‧ 認識成分/ 理解菸害/ 提出防治方法
八透析廣告‧ 認識成分/ 理解菸害/ 提出防治方
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國小高年級的學童正處於形式運思期,逐步發展思考及推理分析能力,因而他們對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和交友圈,很容易產生焦慮感,情緒的起伏和衝動。此時如果能學到穩定情緒的調節方式,及良好的人際互動技巧,將是孩子未來人格養成和素養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主旨: | 轉知桃園市家庭教育中心「小桃家11月課程資訊」、「青春不踩雷Podcast節目」海報各1份,惠請貴機關(學校)運用多元管道宣導,請查照。 |
說明: |
一、 | 依據衛生福利部112年9月5日兒少保護案件與教育單位合作聯繫會議暨本府第5屆第1次家庭教育諮詢委員會會議決議辦理。 |
二、 | 旨揭課程詳細資訊,請見中心課程行事曆(https://reurl.cc/xlGyGL)或追蹤「桃園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FB粉絲專頁;另倘有家庭教育個別化服務需求,可撥打4128185諮詢專線或申請小桃家線上諮詢室(https://reurl.cc/oZWOY5)服務。 |
三、 | 惠請各機關及學校協助宣傳,轉知家長、社區、家庭服務中心、醫療院所等,以提供民眾接觸家庭教育資源的管道。 |